国家授时中心成功举办国际GNSS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研讨会探讨天文科研进展并分享物品应用经验
在2015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策划并举办了首届国际GNSS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研讨会,这场盛事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会议由我方专家代表卢晓春研究员、美国Stansell咨询公司的Thomas A. Stansell教授以及美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A组主席David Turner共同担任联合主席。
会议开始,各位联合主席致欢迎词,然后卢晓春研究员介绍了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新建的昊平观测站及其核心40米天线情况,并鼓励大家利用该观测站数据进行研究。他指出信号质量监测评估已被列入“ICG 开放服务信息分享和服务性能监测”的议题,希望能取得丰硕成果。
研讨会上,王雪副研究员和贺成艳博士分别做了学术报告,他们的内容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兴趣。供应商也积极交流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各国GNSS信号质量监测评估情况作了解释。最后,联合主席对此次会议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
研讨会结束后,大部分参会者前往昊平观測站一睹40米大天线系统风采。在短暂车程后,他们抵达HRO并详细了解到大天线的建设过程及功能性能,对于在两年内从基础建设到完成测试都感到惊叹。
本次会议由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导航与通信研究室策划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首次宣传HRO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系统(SMAS),展示我国在GNSS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鼓励交流新型GNSS调制信号评估方法;推进“以我为主”的国际GNSS空间信号质量联合观测倡议;并推动ICG应用子工作组关于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数据共享协议,为加强专业领域内国际交流合作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