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清双频IVUS系统首次应用于天文学科研动态成功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在12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袁祖贻院长团队成功实施了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使用了超高清双频IVUS系统。这标志着基于工作频率超过100兆赫的IVUS成像技术正式从科学研究转向临床应用。
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与深圳皓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相较于传统IVUS,其分辨率提高近一倍,有望接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通过单次采集,它能够获取具有高分辨率和大成像深度的双频IVUS成像。在干预前,该系统为介入医生提供血管壁结构、异常和病变细节,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在干预后,可以清晰显示支架贴壁和膨胀效果,为支架植入后的优化策略提供全面指导。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团队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引,将双频IVUS导管送达病变部位远端,并进行干预前扫描成像。依据病变段和参考段的双频超声影像,选择植入3.0*33mm支架。经过充分扩张,再次使用双频血管内超声对干预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支架贴壁及膨胀情况良好。
整个手术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恢复良好。在手术过程中,该款双频IVUS展现出其可兼顾高分辨率和大穿透深度两项互补优势,不仅可以显示血管斑块负荷以及整体结构,同时也可以清晰地显示夹层、钙化、支架梁等细节信息,为本次PCI手术策略制定以及优化干预效果提供精确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郭宁表示,患者是典型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伴严重钙化。通过60兆赫的大深度图像可以显现血管全貌结构,而90兆赫的高分辨图像是识别血管夹层细节,这为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了更多元化腔内影像信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袁祖贻认为,该超高清双頻Blood Vessel Inner Scanner作为一种创新技術,对於突破了 IVUS 在工作頻率上的界限,並期待通過更廣泛臨床研究持續探索該項腔內影像學技術在導向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面應用的潛力。